方案一室-谢长秋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中医不仅是悠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枚瑰宝,同时在保障人类健康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运而生,中医院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拔地而起,熠熠生辉。
即墨市中医医院是青岛市一座三级甲等医院,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停车紧张,院区交通混乱,绿化面积较少。此次新建门诊楼就是院区重新梳理的第一环,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建门诊楼和现状急诊病房楼贴临而建并直面城市主要道路,将来是中医院使用率最高的建筑,可以说是中医院最直接的形象展示窗口,是整个院区形象打造最关键的一环。此次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新建门诊楼和现状急诊病房楼的关系并体现出中医院的建筑特质。
新建门诊楼位置
急诊病房楼现状
在处理新老建筑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提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建筑采取较为独立的姿态与现状楼并列,因为现状的急症病房楼是一栋有着中式小屋檐的80年代建筑,体现着80年代流行的历史符号和建筑工艺,新建门诊楼可以采用现代的建筑形象来与现状楼形成一定的对比并可以展示中医院的发展轨迹,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策略。另一种方式是将新老建筑统筹考虑造型,旨在通过打造出一个浑然一体的建筑来形成有气势的建筑形象,而新老建筑较为相近的建筑高度为此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力的先天条件。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认为策略一虽然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向,但不足以形成较完整的医院形象,而物体往往越是统一越是容易给人留人印象。人脑通常会排斥那些过于复杂的事物,所以我们认为策略二是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向。方向确定了以后,接下来将面对设计最关键的也是最大难点问题,即采用什么的造型既能完成对新老建筑的统一又能保持新建筑一定的形象独立性,同时能够体现出中医院特有的建筑气质。中医文化的精深我们固然无法掌握理解,但我们都有着对中医院碎片化的图像印记,古色古香的中医堂,整理摆列的药柜,安详的老中医,宁静的把脉现场,浓郁的草药香。从最通俗浅显表面的角度理解中医,古色古香是他的外在表像,宁静平和是他的内在气质。新中式建筑风格不仅符合我们对中医院最浅显的理解,也迎合了当下受人追捧的流向建筑风格,最为重要的是新中式建筑风格放在此地,不仅与院区现状建筑风格较为和谐,也更加清晰了院区建筑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中医的理解和对院区现状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新中式是不错解答方案。
确定了设计策略和建筑风格,接下来就是建筑造型的细节问题。我们首先在竖向构图上确定三段式构图的大体格局,这也是最经典的建筑构图法则。为了统筹新老建筑的体量,在最上段设计了覆盖新老建筑的通长屋顶大飘板,作为三段式构图的最上一段。
三段式的构图
大飘板呼应了中国传统关键的大屋顶,形成恢弘气势的同时完成了对新老建筑造型的一次统一。屋顶水平飘板并非简单的覆盖在新来建筑之上,而是在老建筑的端部突然急转直下,飘板转变为墙体落在老建筑的山墙处。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将老建筑较为繁杂的形象统一了,还形成了一个框体把老建筑包裹其中。框的建筑造型又让我们窥见了现代建筑的流行元素,体现了建筑的多元包容的开放精神。
新建门诊楼及急诊病房楼改造效果
建筑底部的两层作为三段式构图的最下一段,通过通长的雨蓬来形成层次。通长的雨蓬呼应了古建檐廊,又为就医的患者提供了一个临时遮阳避雨的空间,体现了人性化的同时致敬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在三段式构图的中间段,老建筑通过在外立面加装百叶来形成精致统一的立面形象,新建筑则采用规整精致的立面造型以取得与老建筑交相辉映的效果。这样一来,新老建筑在上中下三个层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简而言之,即墨区中医医院建筑用现代手法演戏中国传统古建精神,整体造型上采用中国古建筑上中下三段式经典构图形制和中轴对称形式,细部构造上用简洁的屋顶飘板,雨棚及柱子呼应传统古建的屋顶,屋檐和木柱,规则的方格状立面造型更是对中药抽屉的呼应。方案将新老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造型设计,通过贯穿新老建筑的屋顶造型,雨棚,及在老建筑外墙上加装遮阳的手法让新老建筑浑然一体。新老建筑低部统一的雨棚不仅是对传统檐廊空间的致敬,更是对人性化的深切关怀。建筑造型色彩典雅古朴,庄重而不威严,契合了中医的精神。本文仅是自己的一点思考,望能给大家一些积极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