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医疗设计 学术研究 专利

未来已来,智慧医疗的时代已经走来

2020-10-311355

医卫部-马理  著


古今中外,技术的发展都在推动人类走向美好生活,人类一直运用人类在每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与先进技术去提升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命质量。人类寿命的指标曲线清晰的反映出了科技发展与人类寿命增长的变化,人类人均寿命从25岁到现在76.5岁的曲线增长,正是 1925年人类发明抗生素、从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开启了人类寿命指数的飙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用各种物理,化学指标对人类生存监控维护着生命成为可能,人均寿命才可以得到保证。正是人类自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人类自身寿命的提升。人类对世界认识越清晰、技术手段越多,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的能力越和谐。


人类寿命的提升,生存质量的提高,让人类更有能力来提升人类的智慧水平。4万年有纪录的演化,人类已经从分子时代走向了原子时代,正从原子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积累、智慧提升可以不再由个体的积累去完成个体对某项认知的挑战,而是利用信息时代所赋予的科技去汇聚全人类,乃至全太阳系的信息流去解决人类的生命问题。人类将面临的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以及信息流处理运用的闸阀如何开启。


在这个巨变的当口,汇聚人类智慧结晶的医疗体系也将由面对疾病治疗转向面对生命健康。站在如此辉煌的时刻,医疗的脉搏在狂跳,智慧医院将到来。



站在未来,智慧医院还会是向现在巨型碉堡一样的建筑群体吗?回答是否定的。智慧医院将再一次凝聚所有尖端技术的成果,将会蜕变成区域生命信息的监护中心。智慧医院将通过对区域各种生命信息收集、分析来确定区域人群的生活指数的安全性和健康指标,并做出相应的预防调整。从个体的“治未病”,走向的区域生命的“治未病”出发。


站在未来,智慧医疗的转变是由末端生命信息采集,到终端信息的智慧处理,再到云端的信息共享,这一整条以碳基生命体为基础建立的智慧形式。智慧不再只是单一流程的改变,不再是某一项信息技术的采用。而是从医院智慧大脑超强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开始。医院的第一位的工作将会是对生命信息流的分析处理,在信息的太平洋中运转起信息的洋流。


站在未来,看现在医院的分级、分类的医院是多么的惋惜。这些聚拢了太多社会资源的庞大医院体系,服务的只是那几百、几千张床位上被医学知识、地域门槛、治疗手段屏蔽的求医病患。现知的疾病种类有5400多种,人类只能对其1900多种疾病有治疗方式。这些疾病被分门别类得分为各个科室系统,将人体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系统,这些方式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个体治疗。而智慧医疗体的建设将打破这些门槛与壁垒,运用无处不在的信息采集对每个人类生命体的生命体征进行采集体温、呼吸、心跳、运动方式、含氧量、营养含量、基因变化等等。从疾病的成因发展,进行源头追溯,“浚其泉源”。现在一个月的人类生命信息采集的信息量可以超过数万年来人类相关信息的积累。如此巨量的信息上到云端,再从云端下到各个医疗体超级强大的超算中心里,这些疾病的密码将一一破解大白于天下。通过对疾病与人类自生进行解码,让生命得到真正的健康。


站在未来,现有的疾病就医流程将被生命维护流程所替代,医院的就诊环境、医院的服务模式将统统被更新,病患这个概念会将被取代,医院也会有新的名称,这里权且称之为“智慧医疗体”,而个体的生命指征与环境的融合度将会是智慧医疗体的首选。智慧医疗体的建设模式将会以区域人类生命承载能力为基础,为此建设生命信息库、超算中心,再是治疗模块。当然,某些医疗方式会被保留,例如急症、急救的突发模式还是会保留。智慧医疗体的医生所肩负的责任将转变,医、护这个职业将被赋予更神圣的使命。


站在未来,作为未来智慧医疗体的构建者,设计师也将站在未来对科技的发展、对生命的敬畏去思考智慧医疗,不再被旧有形式规范所困,为未来创造出更加智慧的医疗生态空间。

站在未来,如此这般智慧医疗体必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热点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广中西路355号宝华中心5楼
电话:021-63621199
传真:021-63619927
E-mail:
junyuansj@shjy.com.cn(浚源设计) 
junyuanst@shjy.com.cn(浚源审图)
Copyright©2021上海浚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5224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6824号